(1)

   毛泽东在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二卷中写道:一个外国人,毫不利已的动机,把中国人的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,这是国际主义精神,这是共产主义精神。白求恩同志毫无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,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,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。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医生,他以医疗为职业,对技术精益求精;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,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。

白求恩
1938年9月25日,白求恩与聂荣臻接受《救亡日报》记者叶文津采访
1939年,白求恩大夫在前线抢救伤员
白求恩大夫遗容
1938年6月,白求恩到达晋察冀,边区军政领导人聂荣臻、宋劭文等前来欢迎
白求恩在雁宿崖、黄土岭歼灭前线,为八路军伤员施行急救手术
战士们观看白求恩大夫摄影展览
1940年白求恩墓落成,边区八路军与人民在墓前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
(1)

傅莱  1920年2月11日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,是家里的独子。15岁时加入奥地利共青团,开始从事共产主义活动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。1939年夏,傅莱从上海到达天津,先后在德美医院、西开天主教医院和马大夫纪念医院从事医务工作。1941年秋,在美国传教士胡本德帮助下,傅莱终于与地下党取得联系。12月,傅莱毅然放弃在天津的优越工作和生活,前往晋察冀边区参加八路军,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。 1944年秋,傅莱调往延安,在中国医科大学从事教学工作。

解放战争期间,傅莱随学校和附属医院转战晋察冀,并参加战地救护工作。1949年底,傅莱调往二野,随大军进军西南,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公共卫生处负责人。 1960年,傅莱调到重庆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。1963年6月,傅莱调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工作,从此定居北京。傅莱先后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副所长、名誉所长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顾问等职。第六、七、八、九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
于2004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4岁。他的骨灰2007年7月23日安葬在河北省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

傅莱
傅莱2004年11月16日在北京逝世,享年84岁。2007年7月23日安葬在河北省唐县晋察冀烈士陵园。
傅莱大夫为伤员诊断治疗
1942年8月傅莱在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和附属医院从事教学和医务工作。左起:殷希彭、柯棣华、傅莱、江一真
自由容器(1)

        柯棣华原名德瓦卡纳思·桑塔拉姆·柯棣尼斯( 191010月10日 - 1942年12月9日), 于1936年从孟买助学医学院毕业并考取英国皇家医学院。

二战爆发后,他没有去英国上学,参加了巴苏大夫领导的一个五人援华医疗队,于1938年到中国,为国民革命军救助伤员,他感觉国军并没有全力抵抗日本侵略军。于是在1939年2月前往延安,参加了八路军医疗队,在晋察冀边区全力抢救和日本军队作战的伤员,并以自己的身体试验治疗当时在边区流行的传染病。柯棣华大夫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做手术900多例,平均每天5-6例。“日人反战同盟”是1939年7月7日,由觉醒的日本士兵组织成立的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进步团体,盟会设在延安。下设21个支部。1941年5月,晋察冀支部成立。1941年12月,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成立。1941年他和卫生学校的教员郭庆兰结婚,婚后生有一子,由当时晋察冀边区司令聂荣臻起名为柯印华。柯棣华于1942年7月7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同年12月,由于癫痫病发作,在前线逝世,年仅32岁。

柯棣华
柯棣华
柯棣华
1941年冬王平(左二)与柯棣华等
(1)

      林迈可出生于英国的一个世代书香的门第。1937年他受北平燕京大学聘请,担任燕大的经济学导师,并领导创办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

从1942年到1944年,林迈可一直在晋察冀军区,从事电台设备的整修改进和教学工作。为晋察冀边区培养了大批无线电骨干,后来成为新中国电讯界的高级干部、技术专家和骨干。

林迈可
1941年林迈可到达华北抗日根据地,晋察冀军区无线电技术高级训练班学员授课。
林迈可
身着八路军军装的傅莱(右)和林迈可(左
(1)

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,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和正义事业的国家的支持。美国、英国、朝鲜、加拿大、印度、奥地利、日本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战士来到晋察冀根据地参加抗日斗争,最为**的是不远万里前来中国救死扶伤的白求恩、柯棣华医生等外国医护人员,他们在晋察冀根据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,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,中国人民**怀念!